首页 > 文化 > 正文

第五届中国语言产业论坛举行

2019年10月29日   来源:时代讯网

 

 

10月24日,“第五届中国语言产业论坛暨第四届语言服务高级论坛”在首都师范大学校举行。为推动语言产业和语言服务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第五届中国语言产业论坛”“第四届语言服务高级论坛”双坛合璧,围绕语言产业、语言服务问题展开讨论。

 

 

广州大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院长贺宏志研究员主持开幕式。

 

广州大学党委书记、语言服务研究中心主任屈哨兵教授介绍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语言问题。屈哨兵教授基于空间格局,提出了“示范”“呼应”“融通”“互渗”“服务”五条策略建议;基于领域格局,对大湾区语言建设提出了四条建议:第一,“双通”相谐,并行而不悖;第二,效率优先,做好语言服务;第三,在中小学及幼儿园重视多语多方言能力的培养;第四,融通利导,有所选择。

 

 

广西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院长卞成林教授向大家介绍了“语言消费视域下东盟国家语言产业发展研究”,以越南为例,对东盟国家语言消费行为进行了分析,同时,又从“国际合作助力语言产业发展”“国际贸易发展现状”“跨国人口流动规模日益增加”三个方面分析了语言产业的发展趋势。从“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对语言产业发展提出了五点建议。

 

武汉大学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世举教授的报告题目为《语言资本的“市场”路径》。他认为,语言资本是一个主体所拥有的语言资源和语言能力的总和,包括掌握语种和方言的数量及质量、语言技能水平、语言资本运作能力等要素。语言资本是人力资本的一个要素,也是获得其他人力资本的资本。语言资本可以是个人资本、家庭资本,也可以体现为集体(组织、机构、群体)资本,乃至国家资本。当今,由于社会的深度信息化、语言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促使语言的功能及价值不断提升,随之,语言资本也更显重要,相应的“市场”前景可期。语言资本的人力资源市场、语言教育市场、语言技术市场、语言资源市场和语言信息资源市场值得关注。

 

 

澳门理工学院澳门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周荐教授探讨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中的文化使命。语言的恰当使用,可使人情感交融,使社会走向和谐,在过去的数百年间,中、葡、英三种语言的合力作用,使澳门形成了中华文化主导下的特殊文化;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研究此特殊文化在粤港澳大湾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使之进一步发扬光大,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的使命。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应辉教授展望了汉语的广阔发展前景。吴应辉教授提到,随着我国国家实力的不断提升,各国需要大批的汉语人才,汉语学习需求将持续快速增长,汉语将成为一门全球性语言,汉语需求持续增长给中国语言产业带来机遇与挑战,我们需要从战略角度思考发展壮大中国汉语教育事业。

 

此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中国翻译协会本地化服务委员会副主任崔启亮介绍了数字化与团队化的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相关问题。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张日培以上海为例,分析了城市语言生活及其治理等相关问题。

 

 

 

 

 

 

(责任编辑  丁延海)